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开展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第二次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表时间]:2021-09-25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924下午14:50,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在综合楼808室开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次集体备课会。集体备课会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教材第章,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教材知识点融合展开集体讨论。本次集体备课会由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吴志威主持,本学期任教《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参与,校党委副书记席芳宽出席此次集体备课会,校级督导刘庆华、王冠忠参加了本次集体备课会

首先教研室主任吴志威将此次备课作出说明:一是备课围绕“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以及“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三个章节进行备课;二是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中。

接着任课教师围绕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结合“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展开交流讨论。

刘帅帅以课本为纲,将七一讲话分散融入到每节教学内容中。如导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事例,引出理想信念这一主题;结合“建党精神”“精神谱系”阐述信念的特征;在“青年如何放飞青春梦想”这一节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青年的寄语。徐艳艳沿用该分析框架,认为可将“七一”讲话中的号召引入到对“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的阐述。

曾一丹独辟蹊径,采用主题式教学方式,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作为主题,将其融入到第二章的内容中,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坚定理想信念史,七一勋章的每一个获奖者都生动的展现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褚芝鹏侧重“以学生为中心,以现实为导向”,在阐述理想信念的过程中习惯采用连续发问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讲解理想的实践性时,抛出“你为何上大学”“为何选择该专业”“如何度过大学时光”这三个问题,在与学生的深度探讨中明晰理想的实践性,并让学生直面理想的长期性与曲折性。

熊慧聚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将其分三个层面融入课程教学,一是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党从未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二是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于冰雁以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授课应围绕以下三点展开,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明晰该课对其有何作用,要与学生多交流切磋;二是每章之间要建立联系,讲述大学生如何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同时,可插入第一章人生观的问题;三是教师要起着“立德树人”的作用,授课在强调学理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价值引导。

付云娇则直接摘录“七一讲话”,抽丝剥茧的分析“信仰信念信心”。如为何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且这条路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其“特别”之处,彰显其优越性。而这优越性可从中西方“实质民主”与“形式民主”、“代表部分利益的多党制”与“代表整体利益的共产党领导制”对比中直观感受到。

最后党委副书记席芳宽作总结发言,他表示非常高兴参加此次集体备课会,他认为教师应“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三点,即“对谁讲”“讲什么”与“怎么讲”,“对谁讲”是要注意教学对象是大学生;“讲什么”此次备课集中在理想、信念与梦想,要讲清楚这六个字;“怎么讲”体现的是教学技巧上,如教师自身熟悉教学内容、知道学生姓名、讲身边的案例均可贴合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

本次集体备课会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做到了备出质量,常备常新。此备课形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学理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们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