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学院纲要教研室召开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次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表时间]:2022-02-21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2022年2月19日下午2:30,我院“纲要教研室”在综合楼806室举行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集体学习备课会。本次集体备课会由“纲要教研室”主任王莉主持,并对本学期课程的教学注意事项、开学教学准备、教学内容、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进行了安排,教研室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集体备课会主要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前三个专题的内容进行,并集体讨论如何在教学过程突出问题导向以及问题链的方式

首先,曾一丹老师就《纲要》课程专题一部分的内容的教学开展阐述进行了分享,曾老师认为在第一堂课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在课程导入部分,运用了“2022北京冬奥会”作为案例导入,从宏观角度去分析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它与我们以前初高中学习的历史有何区别,并从思想上引导教育学生学习《纲要》应入脑入心。授课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身边发生的时政案例融合课本知识进行讲授。最后曾一丹老师结合自己讲课方式、逻辑演进和与会教师们进行了分享。

江志斌老师就专题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提出的》的教学开展进行了阐述,教学过程中先与学生梳理课程主线,如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对比,再通过中国后期是如何衰落的,我们经历了那些磨难和抗争并最终取得民族觉醒和胜利的过程。梳理后再回到课程主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提出的背景中去,较好的展示了本次课程的授课内容。其他备课老师在倾听中也发表了各自看法:吴志威老师认为本专题的学习要注意学习本专题我们先扬后抑再扬,重点落在最后的扬字上,要通过横向和纵向比及,既有自我比较也有世界眼光,这是我们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学习历史并不单单是学习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镜,怎样争取未来。刘晓伟老师认为在本专题的讲述中应适当与当下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会议讲话中对中国近代史的一些表述可以作为学习和参考的内容。刘宇星老师就课程的案例部分提出自己的建议,可以把历史虚无主义结合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如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师针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当观点进行分析

王天一老师讲述专题《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为什么没有成功》本专题时间轴线明显,事件分明因此,王老师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三大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讲述早期先进分子从各自立场出发,尝试运用各种主张和方案,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但最终都归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科学理论的支持,缺少先进阶级的领导,自身内部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三大运动都要体现了国家先进分子想要救亡图存的决心和意志,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最后,与会其他老师也结合自身备课情况以及在聆听以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后就在讲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点和建议进行了补充,对于教学过程更好的展开尤其是开学第一课的开展提出了建议,对新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实用经验和技巧,整个备课过程大家充分的表达自己对于教学课程的看法,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本次集体备课会根据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具体要求,以一人主讲,多人研讨的形式进行,仅让教师在共读、共享中开阔视野,实现优势互补,也为接下来教学工作的更好地开展做足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