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红色故事---艾思奇:“人民的哲学家”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表时间]:2021-08-22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他用“果树中找到桃树,来讲解普遍到一般的哲学规律;他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解释万事万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他用最平实、简单的语言,揭开了哲学的“高深感”和“神秘感”,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就是党的“忠诚战士”艾思奇。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1910 年出生于云南腾冲和顺水碓村。父亲李曰垓是一位民主革命家,曾先后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云南民主革命和蔡锷领导的护国战争,艾思奇从小受父亲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一生为国为民、廉洁自律、艰苦奋斗。

14 岁时,艾思奇赴香港读书,后又两次赴日本留学。期间,艾思奇认识到,思想上唤醒民众更为重要。他阅读了英、德、日文版的马克思主义原版和译版的著作,从而奠定了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基础。

回国后,他在上海任教,课堂上,他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简单、最生动的事例,把新哲学介绍给当时的劳苦大众和广大学生。1934 年,时年 27 岁的艾思奇在《读书生活》杂志上连载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解读文章。为了尽可能地贴近青年与群众,艾思奇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人们耳熟能详的事例结合,用通俗化的口语来解释社会上的各种现实问题,以期达到革命理论的宣传、启蒙作用。他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解释“万事万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癞蛤蟆能捉水里的虫子,却捉不到空中的天鹅,如果你所希望的事情和物质规律相违背,就必定要落下笑柄。日本军阀想征服地球,这是全世界人人明白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好典型。

随后,这些文章被集结为《大众哲学》出版,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轰动。他撕下了哲学高深、神秘的面纱,也让《大众哲学》如名字一般,让哲学成为所有人都能听懂的哲学,也被评价为“把马克思主义讲成了中国话”。当时许多进步学生,因为看了《大众哲学》,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这本书仿佛革命的火炬,为马克思主义更广泛而深入的传播,照亮了前路,以致蒋介石也无可奈何地承认:“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

艾思奇所著的《大众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纲要》等 300 多万字的著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位被誉为人民的哲学家的学者和战士一生致力于宣传、捍卫马克思主义,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毕生精力。

 1966 年 3 月 22 日,艾思奇因严重的心脏病医治无效,一代哲人56 岁英年早逝。毛主席听说之后十分痛心,在悼词上重重加上了“党在理论战线的忠诚战士——2020 1 19 日下午,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腾冲和顺古镇的艾思奇纪念馆,高度评价艾思奇为党的理论宣传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作出的积极贡献:“我们现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人才。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这就是艾思奇同志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