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我国东北和热河,随后,又以武力威胁实施了华北自治,妄图将华北变为第二个满洲国。生死存亡之际,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继续推行其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继续高举抗日救国旗帜,连续发表决议和宣言,呼吁全体国人团结起来, 共同抵御日寇的侵略。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就在一孔不到20平米,有两张八仙桌六条长凳的窑洞里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13人参会。会上,张闻天作了关于政治形势和策略问题的报告,张浩作了关于共产国际七大精神的报告,毛泽东作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报告,会议根据国际国内新形势,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上围绕民族资产阶级有没有可能抗日的问题,毛泽东和博古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博古始终坚持着中间势力最危险的观点,而毛泽东则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抗日的可能,甚至连大资产阶级也有分化的可能。他提出,要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次争论的最终结果是毛泽东说服了博古。
会议最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指出,无论什么人、什么派别、什么武装队伍、什么阶级,只要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的,都应该联合起来,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为了适应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要求,决议还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同时改变不适应抗日要求的部分政策。连续9天的会议,为完成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迎接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好了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着重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有效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解决的政治路线问题,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瓦窑堡会议结束两个月后,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队渡过黄河, 打响了东征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