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 > 校园动态 > 正文

3月3日,黄玉林理事长走进“两会”访谈厅

【作者:网络中心 | 发布日期:2008-03-04 | 来源:城市学院 | 浏览次数:

2008年3月3日我校黄玉林理事长与全国政协委员、锡华集团

董事长张杰庭一道应邀搜狐“两会”访谈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即将要开始的是由搜狐教育频道和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联合举办的两会系列访谈,本期的主题是“民办教育界的实践与希望”。

右:全国政协委员、锡华集团董事长张杰庭

左:江西城市职业学院理事长黄玉林

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两位嘉宾,一位是全国政协委员、锡华集团董事长张杰庭委员,另外一位是江西城市职业学院创办人黄玉林理事长,欢迎两位的光临。

张委员您好!据说教育界民办背景的委员代表很少,是这样的吗?作为少数派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呢?

张杰庭:是这样的。因为从事民办教育投资和管理的政协委员跟人大代表,在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加在一起大概不会超过6个,在全国政协教育组作为民办教育的代表只有我一个,所以确实是很少。

这种感觉来讲,因为作为少数代表,特别是唯一性,在两会过程中我们自己首先发言的声音比较弱,再一个,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提案、这么多年的发言在推进一个行业的进步。

主持人:我们发现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民办教育界的代表和委员很少,但可能因为本身是实体,担心很多,所以很少有几位民办教育界的代表在两会期间大声疾呼,但是您就比较不一样了,一直在为民办教育去奔走和互告,您怎样理解全国政协委员这样一种身份?作为中国民办界少有的委员代表,这五年来您为民办教育呼吁过什么样的问题?

张杰庭:我觉得首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一方面是个荣誉,因为我们代表一个行业,你在这个行业中有一定的位置才能进入全国政协,所以首先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既然我们代表这个行业进入全国政协,我们就有责任推动这个行业进步,所以这几年我也在不遗余力的推动这个行业。从十几年前我们开始写提案,最开始在办学过程中,包括和校长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因为民办学校教师无法评定,我们呼吁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公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定上有平等的待遇。

再一点,民办学校在电费、水费收费问题上不一样,因为公办学校上享受的是平价电、平价水,我们是溢价,所以我们写了提案,就解决了。

我前两年写了提案,呼吁政府加大招收海外留学生力度,允许民办学校接收海外留学生,改变我国教育逆差问题,包括成立国际汉语学院,传承中国文化。最后北京市成立了一个国际汉语学院,推动了国际汉语的推广,有外国教师在中国学汉语回国教汉语的,我们在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

我写的提案,包括为学生减负,我们政府也下了一个令,不允许寒假补习,但是检查力度还是不够,所以学生现在依然补课。我们一方面通过媒体的呼吁,再一个通过委员代表的提案,我们能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什么,能让这个行业往前推动多少就往前推动多少,所以这是我作为政协委员,我这么多年写了十几个提案,从各方面在推进这个行业的进步。

主持人:您不但有政协委员的身份,本身也在实业界亲身做教育的教育界人士,在您看来您所提的这些提案真正给中国教育界的推动方面,从提案提出到最后解决问题,效率是不是会比较高呢?

张杰庭:我们在写提案的时候首先要做很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我们在提案的时候首先想到政府会不会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写的提案政府给你解决不了,这个提案让政府没法表态,我认为这不是好的提案。所以我们写提案的时候,首先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觉得政府应该或能够给予解决,我们把这个提案提出了,这么多年我写了十几个提案,政府应该说解决了百分之七八十,当然有一些提案是稍微宏观性的,有一些稍微超前引导性的东西,需要政府有一个解决过程,包括政府了解和调研的一个过程,我相信这个过程也可能在三五年以后,能够逐步解决,因为社会在发展进步,政府也在思考这些东西。

主持人:就是说您写提案的风格应该是比较务实的。

张杰庭:是这样的。

主持人:黄理事长,像张委员说的这些问题,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您怎样理解全国政协委员这样一个身份?

黄玉林:刚刚张杰庭先生说的非常好,他说能够当上政协委员本身就是事业成功的一种标志,和政府社会各界对这些成功人士的褒奖,同时也是对这个行业有作为,为这个行业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所以说他们应该是这个行业最先进的群体,应该是最有代表性的群体,也是最有资格发言的一个群体。刚刚张委员在这么多年当中身体力行,积极工作,实实在在解决了不少问题,虽然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呼吁的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也推动政府去认识这些问题,所以我非常尊重他们,也非常羡慕他们,能够在国家社会的各项事业中贡献智慧、贡献力量,这是非常好的富有历史使命的职务。

主持人:作为中国民办教育实业界的代表,您对张委员这样一个民办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寄予什么希望?

黄玉林:民办教育应该说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从党和国家重视关心的程度,从社会口碑和知名度得到的极大提升,从民办学校培养的学生在大江南北各条战线发挥作用、做出的贡献都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但是正如我们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目标和任务,要接受新的挑战,需要解决、研究的问题还有不少,民办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责任重大,我对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关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民办高校作出了积极贡献,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对于解决一大批青年的求学需求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我感觉政策建设方面还有相对滞后的成份,虽然张杰庭委员在政协委员里面只是唯一的一个,但是人少声弱不等于不代表真理,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收集整理这方面的信息,形成解决问题的提案,提出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逐步的推进民办教育政策建设的进步。委员们任务很重,使命也很神圣,我们也应该为他们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支撑,提供帮助。

主持人:张委员,其实您是我们搜狐的老朋友了,基本上每年两会的时候都会过来阐述您的提案,今年您的提案有没有一些新的内容呢?

张杰庭:今年我的提案主要是关于加强特殊儿童教育问题,因为过去我们对民办教育比较关注,像涉及到中小学教育、涉及到幼儿教育、涉及高等教育,但是关于特殊教育这方面过去没有进行研究。去年我们在捐款过程中,我们到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去捐款,我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空白,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的研究精力,包括办学精力,包括经费,严重不足。随着中小学校孩子越来越少,这种中小学校合并愈来愈多,北京市仅去年被合并的中小学就将近600多所,当然我们现在特殊教育学校基本上每个区只有一所,所以我希望政方面加大政策的支持,包括经费的投入,尽可能在社区办一些这方面的学校,包括研究机构,给予一些政策性的支持,动员公办教育单位去和我们民办教育单位去搞研究,因为这块将来如果不做是巨大的空白,对社会和家庭未来都是极大的空白。所以今年我写了一个提案,是关于特殊儿童教育问题。

主持人:像您的这种提案是不是每年都是靠平常的观察,以及积累才提出来的?

张杰庭:当然民办教育方面有很多问题,各种各样的政策问题,我们也不可能全写,我们通过过程中观察,包括听到一些教育投资者的建议,我们集中一下、整理一下,找出一些有行业代表性的才提出来,也包括引起政府、社会的重视,所以每年这方面一般我是做一到两个提案。

主持人:今年的提案还有涉及民办教育方面的内容吗?

张杰庭:今年我写的提案,一个是关于慈善事业方面的,再一个是关于特殊教育方面的。

主持人:就是关于公益方面的。

张杰庭:对。

主持人:您认为中国目前民办教育的现状和五年前相比有了什么样的发展?

张杰庭:改革开放30年,应该说中国能有今天,民营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现在民营经济在政策方面,跟国有经济已经是基本完全一致了,这方面国家我觉得给民办企业很宽松的政策环境。民办教育方面,我觉得这种政策跟民办企业一致性还很多,虽然提出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地位,但是现实中很多还是不同的,民办教育的政策环境和公办教育的政策环境相差十到十五年,当然这么多年民办教育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这种变化也随着社会的需求差异还很多。因为中国的公办教育很强大,我们的义务教育能够在全国进行覆盖了,这些民办中小学存在还有什么意义?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差异化的需求,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政府搞普及化教育,我们民办教育就要搞差异化教育。在公办学校满足不了这么多人受到教育,所以民办教育应该有一定的地位。我们国家每年教育经费在增长,富裕地区教育经费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花的情况下,对民办教育方面的支持几乎是零,也可能个别得到一些适当的科研经费,但是跟公办学校相比我相信万分之一都没有,因为我们都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希望政府在这方面引起重视,支持公办教育发展同时,也应该适当的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在政策上要有一个公平、平等的竞争机会、发展机会。

主持人:像您刚才所说的,其实目前来说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不但是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有不平等的待遇,在公众心目中可能这两种教育也是民办教育要矮一截的,您认为民办教育真正的定位应该是怎样的?

张杰庭:我自己觉得,民办教育首先应该是差异化的教育,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好比优秀的学生、好的学生,可以考取国家公办大学,但是也可以考取民办大学,中国的民办大学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民办学校真正的经费来源只有一条,就是收学生的学杂费,因为公办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捐款、各种各样的捐赠,包括有贷款,民办教育在这方面几乎是一无所有。所以我们要想赶上公办学校,目前的政策来讲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教育需要投入,但是民办学校,如果没有国家的投入,我们民办教育是否能进入资本市场?在这方面我们国家政策没有开放,因为完全靠学杂费发展中国的民办教育,我觉得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就是说我们民办教育大部分在低水平下运作,投资者又需要有一定的投资回报,就会挤压这部分待遇经费,所以民办教育如果想真正发展壮大,一个是国家产业政策方面要放开,允许在有抵押担保的情况下给贷款发展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教育要进入资本市场,因为我们有资本市场的资金才能做到全民办教育。这方面目前我们国家的政策还没有放开,所以我也是希望,因为我在提案上也写过这些这些问题,希望我们的国家发改委、教委、证监?应该出台政策,鼓励民办教育进入资本市场,否则我们这些好的资本教育集团都成了美国的上市公司了,这也是中国民办教育的悲哀。

主持人:既然您已经写过,您觉得这方面经过这几年之后有一些改善吗?

张杰庭:目前没有改善,当然我今年关注的重点也不在这方面了,因为你写的这些东西我觉得还需要一段时间让政府去认可,如果你写完以后马上就改变,我觉得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主持人:黄理事长,其实您也是一个民办教育的实干者,您一手创办了江西城市职业学院,您肯定也面对刚才张委员所提到的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您怎么看?

黄玉林:张委员提的这些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一个事业、一个行业要发展,关键在政策的机制问题,就是说出台一个政策,大家回应很热烈,这个事业才能蓬勃发展起来。

如果外部资源只是在关注,但是不能迈出投资的一步,内部的实践者又在踌躇着、犹豫着,不是大踏步往前走,相关这个事业的政策建设就值得研究、值得思考。我们民办教育投资者中,像张总这样的集团投资还是少数,中国民办教育,特别是我比较熟悉的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块,投资者大多数是事业小有所成的一批人,追求这么一个理想,涉足这一块,走着艰难的滚动发展,慢慢成长的路子,所以说碰到的问题就会更多。刚刚讲的贷款又不能解决,其他资金、资源进入的途径又没有很开放的、很积极的支撑政策,所以做起来就异常艰难。但是我觉得这些问题都能够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逐步得到解决。我倒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关注和思考了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刚刚说的比较遗憾,中国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如果包括自考生在内,在校生人数应不低于400万,但是这么大的群体,只有张杰庭委员一个代表,纯粹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没有一个委员,我觉得这是一个遗憾。

我倒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关注和思考了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刚刚说的比较遗憾,中国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如果包括自考生在内,在校生人数应不低于400万,但是这么大的群体,只有张杰庭委员一个代表,纯粹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没有一个委员,我觉得这是一个遗憾。

第二,我们说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但现在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教育处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同时我们要强调,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我十分忧虑的关注到,我们每年高达近500万的高考落榜生,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没有一专之能,没有一技之长,无论是回乡去改变新农村,还是进城做一个建设者,他们都缺乏应有的职业能力。要想改变自身的命运,乃至通过改变自身的命运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我觉得都会有困难,政府应该关注这一块,我觉得目前这一块是处于比较少人关注的状态。

我们国家在人才培养的结构当中,既要培养高精尖的拔尖人才,也要培养一大批支撑我们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大国的技术、技能和职业型人才,以发展的眼光、从战略的思考来看,我觉得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成为现在和将来职业教育的主力军。高达500万的落榜生的求学需求要得到尊重、要得到关注,政府和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归入高等教育体系的现状,按目前规划的每年5%左右的增长率的安排,困难很大。我觉得我们在重视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重视内涵建设的同时,要面对现实,关注、关怀这一群体的求学需求。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在这里特别想请张委员,有可能的话把它作为一种思考或者作为一种声音,传递上去。我觉得要把高等职业教育,从高等教育这个体系当中剥离出来,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样既不会受高等教育的规模增长的制约,又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强烈需要,又能够尊重和满足家长、学生对升学深造谋求发展的要求,所以有百利而无一害。采用这疏导的办法我认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提高国民素质的问题解决了,求学需要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战略问题解决了,规模和教育的质量问题,我觉得也解决了。只有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所有的发展需求的问题,这个问题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解决。当然,如果就计划谈计划,就贷款谈贷款,我觉得还会有它的困难,但是一旦把这个思路打开以后,独立出来,相关政策配套上去,资源进入等等问题,就会更容易一些。当然,我也特别赞成产权明晰的问题,因为投资人当中像我这样起码目前不在乎产权问题的,毕竟是少数,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要引起重视。

主持人:改革开放30年,各行各业都在梳理和解决,两位能否用最简练的语言讲一讲你们创业的故事,让我们网友和你们一起见证一下30年来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

张杰庭:我是1987年大学毕业,毕业的时候叫一张文凭两手空空,从87年到91年底,我先后在四通公司、北大方正,包括经贸部企业,从业务员干到经理。

92年下来,凭着过去所掌握的资源,包括一些关系,应该说创业初迅速成长,所以93年的时候我们大概1.6个亿投资了一所学校,叫21世纪实验学校,后期我们先后同时进行了幼儿园、大学投资,同时投资了几个酒店,包括做了一些地产企业,应该说锡华用15年的时间,从零发展到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也就是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一代的今天。所以从我们内心深处来说,我们感谢国家给我们的机会,造就了我们成为从有思想的青年走上有为的青年。我们发展企业的同时,政府也在这方面对我们进行培养,培养我们参政议政的能力。所以这么多年我走的路应该说是很顺利的,从毕业打工到后来下海创业,发展很顺,起码没有碰到过太大的挫折,所以我自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主持人:您其实是在90年代初刚刚兴起下海的时候您也是赶了一回潮,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教育这各行业呢?

张杰庭:因为这个行业首先跟我的家庭出身有关系,因为我父母,包括姑姑、姐姐都当老师,从小使我对教育比别的人多有所理解一些。我看到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贫困教育,一个是应试教育,因为这么多年我作为有理想的大学生也好、有理想的青年也好,我们老想推动一个行业,当我们有了原始积累以后,结合教育的背景,结合成长性,我们决定投入教育。因为教育我觉得一个是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第二,觉得教育是朝阳产业。当时我们投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也没有太多的思想准备,基本上摸着石头过河。一方面办学,一方面向政府要政策,一方面推动行业的进步,所以就走过来了。

黄玉林:我是典型的农家子弟,我所在的乡政府总人口不到6千人,我非常幸运,在我这个乡三年仅考取了我一个中专生,近30年来沐浴着政策的阳光雨露,得到了时代的孵化,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慢慢成长。投资教育是源于自己求学的艰难,钟情于教育,是想为更多的,特别是农村的弱势群体谋求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十年的实践,十年的耕耘,确实有很多困难,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我觉得一个事物本身的成长、发展就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就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进步的问题。所以对政策建设、社会认同的要求和期待,既要正确对待,同时也要积极作为。这项事业我将作为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力争为民办高等教育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推进中,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积极转化中,在响应把江西办成民办教育高等教育强省的实践追求中,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主持人:江西其实也是一个民办教育的大省,您在创办这个学校之前还有没有做其他的实业?

黄玉林:我在学校毕业以后,作为优秀毕业生选拔出来做行政工作,又被选拔到当时的赣州地委办公室工作,从中专生到地委做秘书当时是非常幸运的,也是非常荣耀的,很快就提拔到人事局当科长。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我毅然下海。创办了江西省第一家公路卧铺车客运公司,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1998年我倾己所有投身民办教育事业,整整干了十年。

主持人:两位其实都是自己一点点创业,然后到现在大的教育集团的,在这个当中是不是也面临过资金短缺或者政策待遇不公这种问题,你们是怎么来解决的?

张杰庭:我本人这么多年,坦白说这个问题几乎没有面对过,一是运气不错,所以我们一直是银行的三A级企业,再一个,本身我也是银行的董事,所以这么多年在资金方面应该说没有成为我们企业发展的瓶颈,当然也不是说像有些企业那么富裕,但是我们企业的资金对于我们企业发展来说是够了。

在政府方方面面关系上面,我感觉这么多年应该说政府对我们支持力度是比较够的,一个是从这么多年我所获得的荣誉来讲,可能你们也看到了,应该说作为一个年轻企业家能获得的荣誉我应该说都获得了,从十大杰出,包括优秀建设者,等等荣誉,我都获得了,所以我觉得这个社会对我应该是很好的。当然在过程中多少也遇到一些问题,我觉得遇到这些问题应该说不是一种障碍,只是你人生的一种经历,保持一个好心态,遇到困难如何解决?绕着走,我想我们的事业还会继续扩大。所以我这块比较简单一些。

主持人:您这个是不是跟大多数民办教育从业者来比是比较特别的一种?

张杰庭:我觉得这个还是在于心态的问题,因为民办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坦白讲我也面临了,只是在于你怎么面对这些困境,就是我把这些东西不当作是难的事情,我通过好比像提案解决一些政策性的问题,推动行业的进步,通过我们政府和企业的沟通,解决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觉得这点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所以我自己感觉不要老提到困难,关键还是在于发展,所以这么多年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很好。

主持人:您自己说自己很顺利,但是其实这些问题摆在那儿可能是心态问题。

张杰庭:对,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

黄玉林: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张委员这种情况我认为还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在这条战线上的大多数,是我这样的公民个人办学者。我非常赞同要有一个正确的办学思想,要有好的心态,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不会动不动怨天尤人,怨政府的政策,怨谁谁谁不好,更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事物,认识这些困难出现的必然,通过自己的积极作为,比如树立自己的诚信品牌,展示自己的管理能力,赢得别人对你更多的尊重和了解,去争取更多的积极因素和支持。我们要认识教育需求强烈而持续这一最基本的国情,努力办好自己的事,当然也发出自己的声音,正确处理好学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张杰庭:这里边我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像黄院长的学校是属于高职阶段,应该是三年,办学规模可以达到2万多人,其他一些学校有些办学规模可以达到三四万人,甚至更多一些,像我们在北京办大学,我们四年办学规模就是五千人,本身这就是一种政策的限制,但是我们投资在北京征地的成本、建房的成本,包括教师的成本,所有成本都是最高的,我们的投资回报率应该说不超过2%,当然如果选择这种行业就不要去后悔。所以各地区政策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为什么外地可以做大2万人,民办学校可以做到三四万人,为什么我们不能不同地区是不能比较的。其实选择这个行业就要热爱这个行业的发展,所以我觉得就是一个心态问题,所以这个东西有时候不好比。

主持人:其实民办教育应该算是民营经济的一部分,但是教育这个行业又比较特殊,所以可能民办教育产权这个问题也比较敏感,一直都不是很清晰,这个会不会影响两位在今后的投资热情呢?

张杰庭:民办教育从最开始发展到今天,我觉得从法律上也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包括投资者回报的合法取得,包括资产产权问题,因为民营企业很清楚,投资者投资目的是什么?就要获得收益,获得利润,我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一方面我们积极奉献社会,进行捐助,所以这两个概念我们是很清楚的。但是作为民办教育来讲,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解决好,所以《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以后,但留了一个尾巴,实施细则地方政府掌握,地方政府在出台细则的时候在我看来有些奇怪。民办学校到今天来讲,在操作过程中,有些细则如果用法律来衡量衡量是互相冲突的。再一个,民办教育的资产问题,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要把资产过渡到学校的名下,我想教育部的政策、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校存续期间,学校能够稳定,即使企业垮了,投资人出事了,跟学校没关系,学校还在,一个学校的存续。但是另外一条国家法律规定,学校存续期间财产属于社会所有,就是法人财产变成社会财产,就是说财产跟投资者没有关系了,只有到清产的时候投资者才能说根据这么多年办学积累属于社会财产,捐赠属于社会财产,刨去这些,剩余部分,分你多少。当然这个根本没有细则,根本清算分配不了,特别是民办教育没有退出机制。因为像我们非公企业,这个行业不想投资了,我可以卖掉,我把酒店卖掉了,把航空公司卖掉了,但是教育不行,所以没有退出机制。

换句话来讲,我们目前的立法包括政策,对教育从法律上是没有保障的,这些教育投资者如果法律没有保障你想他们的心态是什么,国家应该实事求是根据行业的特点制定出行业的法律,否则中国民办教育虽然目前摊子很大,但是早晚有一点会出问题,为什么?立法不清。像我们局部地区出现一些学生闹事,政府看到学生闹事怎么办?要公办学校给收回去,这些东西都要有法律概念。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民办教育的发展问题,首先要法律清晰。我作为一个投资者,我取得回报,回报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之分,只要我不犯法,我按照国家规定该怎么着怎么着,但是国家根据法律进步可以出一些政策鼓励这个行业发展,当行业发展壮大的时候可以调整这个政策,比如过去招商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外资的政策,到现在实行新的税法,做了相应的调整。所以我们民办教育的发展,应该从政府积极扶持过程,到逐渐规范过程,到将来在市场竞争中自由发挥的过程。所以我觉得这个方面不是太清晰,因为我们十几年前办学就跟政府签了协议,当时我29岁,我说40岁以后怎么处理这些资产,但是别人来讲不知道怎么认为。

黄玉林:研究这种问题,政策来讲是对这个行业、对这个群体来说的,个别人的思想和追求不代表这个政策是否适应的问题,就我本人来讲我对这个问题不重视,张总29岁就把这个合同签了,我虽然没有签,但是我知道这个问题是根本问题,同时我也知道现阶段不能根本解决这个困难。我觉得一方面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这也是政府对这批人的一种责任态度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还要商榷、还要修正。我认为要提高到对社会、对投资人、对事业更加负责的态度这一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另一个方面,不解决这个问题有可能有一批人就会设法把资金转移出去,另外一批人在投入的时候,虽然觉得这个行业很有潜力、很有市场、很有作为,但是介于相关政策不明晰,不敢把步子迈出来,这确实是个问题。我觉得政府要出台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拿出一些实招,从根本上解决。同时也要管好民办教育机构的资金流向,如学校所收的学费、社会的捐赠、政府投资支持的各项经费等等,只能在你个人取得合法回报的基础上,把其他的资金无条件的用于这个事业本身的发展,管住出口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主持人:张委员,这个产权的问题可能会让目前民办教育的从业者感到心里不安,也会让有投资热情,但是现在还没有投资的人会持观望的态度,可能国家在这方面制定这个政策上现在确实很难去把握、很难去制定出来,不然也不会拖到现在这个时候,如果您来提案的话,您会提案政策怎么来制定、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张杰庭:目前我自己认为,中国民办教育面临的政策环境不适宜规模的企业进行投资,因为这个里面法律界限是不清晰的,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民办教育在发展壮大?这些基本上就像黄校长这样性质的,几十万起家,通过自身努力,可能发展壮大。真正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好比评估一个市场投入的时候,我们需要法律部门、律师部门去做决策的时候,说这个行业不太适宜规模企业投入,首先我认为是这个观点,因为政策法律是不清晰的。

在这个行业来讲,怎么能够清晰?因为教育还是公益事业,教育要想赚钱别进入这个行业,要有正确的思维模式,所以如果思维模式不改变,要进入这个行业是不行的。当时全国立法的时候我也参与过、我也呼吁过,希望立法上要明确,按照当时中国的现状我们的立法确实不清晰,很多人大代表也觉得很遗憾。但是当时能把促进法拿出来,本来就是对民办教育的促进作用已经就可以了,太清晰了做不到。目前民办教育的环境,我相信十年、二十年政府会处于比较清晰的状态下。

主持人:可能国外不存在这个问题,这只是中国特殊背景下会出现的问题,国外是怎么样的?

张杰庭:国外来讲它的法律体系是很完整的,好比政府要想出台一个东西,要在报上登、要在电视台上讲话、要经过投票,完整的东西,经过很多专家的论证等等一系列的。我们目前来讲,法律这块需要全国人大批准,但是我们政府行业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瞬间的,忽然新闻媒体出来一个什么东西,马上两天之内文件就出来了,通过文件知道一个行业什么问题,像国土资源部出台的文件出现很多不同的意见,因为没有经过调研。包括我们教育的一些相关文件,也有的调研不够,我相信政府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想多做点事,都是想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发展,但是由于调研不够、研讨不够,包括立法的不完整,所以我们出台的很多文件实际上某种程度来讲阻碍了一个行业的进步,当然这个也是目前的中国特色吧。

主持人:刚刚说到产权的问题,可能是中国民办教育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最根本的问题,这个可能需要时间去解决,但是眼前我们可能还有很多小的问题需要解决,黄理事长您在从业的经历方面,您觉得目前对您困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黄玉林:大的问题不解决,小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说穿了就是落实办学自主权的问题,如专业设置、办学规模、收费标准等等。要创新,要突破,要以改革的思维和开放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让学校在自主竞争中发展,在优胜劣汰中成长。个人建议近期可出台相关的政策:一是在收费上实行优质优价,一校一价,实行上限标准下的备案制;第二,尝试逐步放开高职计划管理,实行一定分数线之上的注册制招生,让学校和学生有条件的双向选择。

主持人:张委员,您对刚才黄理事长说的收费差异化的建议怎么看?

张杰庭:我们北京市规定五年之内学费不能动,黄理事长提的有一些东西我觉得是理想化的东西,就是你向政府建议的时候,应该意识到政府能解决什么问题就提什么东西,因为政策突破只能一小步一小步的突破,跨越性的突破在中国是不现实的。我想黄院长刚刚提的东西,应该是大多数民办教育投资者梦想的东西,但是今天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很难的。不可能的事情,我们作为委员在两会上不会提。

主持人:其实就是您特别负责任、特别珍惜手中代表权的一种表现,就是每一年我都要抓住这个机会真正去实现,让政府去作出改善。

张杰庭:对,特别是作为两会发言,我觉得首先要实事求是,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去发言,因为我们也感觉有些委员学者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提出一些问题,我开会的时候我也多次提过这个观点,我说我们的观点一定不要误导政府,我们应该是促进行业的进步。

主持人:您虽然是作为民办教育的代表,在两会当中代表人数是非常非常少的一员,但是您这么多届做委员的经历来看,有没有觉得关于民办教育这方面的提案会在这几年逐渐多起来呢?

张杰庭:有关教育的提案很多,有关民办教育的议案确实有人关注,但是应该说写的不够,因为我所在的组,基本上都是大学的校长、院士、教师,他们对民办教育的关注可能也是来自于报纸上的东西,并没有完全去接触这些东西,所以偶尔可能议论几句,但是作为提案来讲不多见。

主持人:而且很多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一线的。

张杰庭:对,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感受。

主持人:您觉得是不是有必要让民办教育界再多涌现出几位代表?

张杰庭:我们也在呼吁这个问题,但是确实民办教育界也有几位同志已经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但是因为他们是分散在不同的组、分散在不同的届,在届里边可能说话的分量是否很重要,实际上也不是,所以如果多一两个人在教育组,可能会引起共鸣,声音会强大一些,因为这儿就是我一个不同的声音。

主持人:对未来的提案或者话题有没有一个预期?

张杰庭:政策一届是五年,在下一个五年可能民办教育代表会再多一些。

主持人:最后请两位用比较简短的话对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发展做一个展望。

张杰庭:因为社会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上逆之则亡,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一定跟中国的民营企业一样具有无限的空间,当然这个需要艰苦的过程,民办教育目前的政策环境比中国民营企业的环境要落差十五年到二十年,当然我相信这种改变是我们能够看得到的。

黄玉林:我这个人比较乐观,第一,我认为现在的形势还是很好的,民办教育事业已有相当的规模,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策建设也比过去任何时候要好。第二,困难虽然还不少,但解决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强,思路越来越广,因为人民需要民办教育,国家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民办教育,这是历史的潮流,因此一定是前途光明的伟大事业。

主持人:其实虽然中国民办教育界还存在着大大小小这么多问题,但是我们相信中国民办教育的前途是光明的,也正如张委员的作风一样,我们也希望其他的政协委员、以及人大代表,能够有这种务实的精神,每年在两会上多给人民提一些切实关乎民众利益的提案,让我们的生活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感谢两位嘉宾今天的参与。

编 辑:admin

审核: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