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理论与器乐教研室】专任教师:包刚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10-12 】

包刚,江苏扬州人,2018年考入江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作曲专业,师从纪德纲副教授。曾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立象以尽意—音乐意象思维对于本人音乐创作实践的启示》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称号。

科研方面

课题:《多声思维视野下巴赫大提琴组中复合旋律形态创作研究》(校级)。

学术获奖方面:2020年11月7-8日,2020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中,论文《单旋律中的多声形态-以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第一组曲为例》入选研讨会宣讲(注:宣讲为活动最高一等荣誉;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是官方举办的高校作曲理论最高等级会议)等级:国家级一等奖,承办方:全国教育协会(官方)

2020年11月7-8日,2020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中,作品《伤怀》入选研讨会交流奖项(注:交流为活动二等荣誉)等级:国家级二等奖 承办方:全国教育协会(官方)

2019年8月24日-27日,《音乐研究》编辑部与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举办江西井冈山“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参会者。

2019年10月18日,在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办的“传承、争鸣、共享”—— 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之学术沙龙发言,发言题目为《论代博<看不见的山>叙事策略》

2019年10月24日-26日,参与第三届“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创作理论)”学术研讨会。

2019年11月29日,音乐学院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二期“承国乐神韵,思创新之道”——第三届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创作理论)学术沙龙发言,发言题目为《江水依创作心得》

学术研究成果上,写出多篇技术型作曲类论文,代表论文:《肖邦夜曲叙事策略的时间组织形式》;《肖邦夜曲中的修辞叙事》;《单旋律中的多声形态-以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第一组曲为例》;《 声以“龢”乐--浅析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龢”思想的体现》;《古韵流传--“和”“意象”“意境”思想在早期中国钢琴作品创作过程的体现》;《浅论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创作风格》;其它学术研究上研究了费尔德全部18首夜曲,拥有近3万字的纯技术分析报告,费尔德首创夜曲,且相关研究较少,弥补了早期夜曲体裁方面的研究空白。

代表作:

艺术歌曲《江水河川》、《鼓吹曲辞》、《再见》。套曲:为钢琴与萨克斯三重奏而作《伤怀》入选由全国教育学会主办2020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交流(仅次于最高荣誉)。为民乐、弦乐、钢琴而作中西混合室内乐《江水依依》 。套曲:为长笛、弦乐、钢琴而做室内乐《山祭》钢琴三重奏《夏日清风变奏曲》

2021年在第十届“神州唱响”全国高校音乐展演中在原创歌曲/原创纯音乐组中获得原创优秀奖、全国百强荣誉以及原创视频彩铃组全国百强荣誉。

2019年在香港音乐节南昌赛区获得原创新词新曲组一等奖,获奖作品:艺术歌曲《江水河川》、《鼓吹曲辞》、《再见》承办方:艺韶管弦乐协会、香港国际音乐节委员会、香港音乐教育学院

2020年中华情全国原创词曲作品网络评选活动中,参选作品《江水河川》被评为最佳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