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养成好品德,修炼好行为,既注重内在的提高,又注重外在的显化,只有教师自己养成好品德,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谈道:“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老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心中要有爱,生命要有光;需要有无限包容的能力,却又有界限分明的智慧;需要有时时学习觉察和日日进行反省的动力。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
曾媛老师认为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让学生体验美好,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和感染,更是实现“立德树人”而进行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她信念坚定,努力践行当好学生个人成长的“引路人”。她一直坚信,不管学生的学习基础如何,只要他有正确坚定的信念,就一定会改变并主宰自己的命运。面对她所授课的班级,她都会真诚地对学生讲述优秀学长、学姐身上发生的动人故事,给学生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让学生逐步树立“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信念,让学生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最终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结出绚烂的果实。为了使准备考研的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考研方向和科学的复习方式,曾媛老师还经常充当“知心大姐姐”,与学生沟通在考研过程中应如何让复习、如何选择学校、如何进行复试准备等问题,有的甚至谈了好几次。看到学生的信念变得坚定、疑惑得到解决,她内心充满了快乐和满足。坚定的信念引领着学生不断挑战自己,实现着人生的重要转折。当听到学生一个个考研成功上岸的好消息时,曾媛老师更加激励她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坚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是最优秀的,坚持做好“引路人”。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课程思政效果,将传统教育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无缝对接。曾媛老师在任教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抓准课程“标准与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为切入点,对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整合,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遵循标准和标准化原则,激发学生的超前意识、担当意识和振兴国家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同时启发学生在工作学习中养成化繁为简、不断创新的意识。充分将“课程思政”的思想概念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之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曾媛老师撰写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案例获得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获得二等奖,并在分院开展了课程思政公开课活动。
曾媛老师不仅是一名奋战在一线教学的青年教师,同时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在繁琐的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还非常重视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之时,曾媛老师有幸成为新课改中的一员。从教以来,她实践并真切地感受着课改的真谛,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着、探索着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参与完成专业课程教材编写3本,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D打印方向)专业课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作为一名一线的机械类专业青年教师,她非常重视理论学习,平时认真阅读教学杂志上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章,学习教科研专著,认真聆听各类讲座,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促使她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对新课程理念的感悟不断加深。
工作以来,她始终将“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信念扛在肩头,以“传道”作为第一责任和使命,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来约束自己。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更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积极引导学生,目前,主持省级高校教改课题1项,主持省级科技课题1项,省级一流课程《机械制图》第一参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