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党史故事讲述人
王伟,20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班学生,从小时候起我对红色故事就非常的感兴趣,喜欢学习红色故事中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着革命烈士有着浓浓的感激与敬仰之情。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总是使他感到热血澎湃。今天,就由他,带我们走进红军桥背后的故事。
在瑞金城东6公里处叶坪村,有一座木头搭建的桥,横跨绵江河,是洋溪村的主要通道。它的旁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驻地,即叶坪革命遗址群。这座桥被群众称为"红军桥"。这座桥是毛泽东、也是党和苏维埃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一天,毛泽东赴叶坪村 相邻的洋溪村去调查农业生产方面的情况,研究部署中央苏区经济建设工作。途径绵江河,发现架在河堤上的几块木板由于岁月沧桑和洪水的冲击已经腐烂,人一上桥,桥身便晃晃悠悠,吱呀作响,非常危险。
毛泽东看见不远处赶来陪同调查的乡干部老谢,一边招呼一边焦虑地说:"老谢你看,这座桥都成这个样子,再不修一修,说不定哪天就要塌了,人走在上面多危险呀!
老谢的脸刷地红到脖子根,不好意思地回答:"最近农忙,没时间顾上了,再说,农忙也很难雇人。"毛泽东在了解情况后说:"党的干部一定要急群众之所急,不能因为其他工作忙,而忽略群众的基本的生活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根据地的建设!
毛泽东接着说:"现在不好请人,我们自己动手。
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乡村干部改变了原先雇请工人修桥的打算,发动乡村干部利用午休时间找木头备石料。到了施工的日子,毛泽东早早地来到河堤边,与乡村干部一起抬木头、扛石块。老谢很不安地说:"毛主席,您工作那么忙,这里由我们来做就行了。"毛泽东拍拍老谢的肩膀说:"既然来了,就一起干吧,人多力量大嘛,早一天修好就早一天方便群众。"临近黄昏,绵江河上重新又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新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