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引领青年学子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家乡建设发展,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上,用实际行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团中央和团省委号召,积极组织我院青年学子参与2024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让青年学子进一步深入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教育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机制和作用,把“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联系服务青年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将校内优势力量与校外基层需求贯通衔接,采取学院动员、地方招募、双向选择的方式,通过统一工作部署、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等方式,为“返家乡”社会实践常态化开展夯实组织基础。寒假,学院紧紧围绕“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活动主题,坚持体、面、线、点“四位一体”齐发力,组织学院青年学子利用寒假期间分赴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等9个省份200余个乡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开展了实践调研、志愿服务、政务实习、云支教(连续第八期)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有力有效赋能基层建设。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积极投身于各地组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覆盖政务实践、企业实践、社区服务、乡村振兴、云实践等多个板块,用自己的青春力量给家乡建设添砖加瓦。据不完全统计,我院270余名青年学子通过各地“返家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到各地政府机构兼职锻炼,在不同岗位上发扬教育学子的奉献精神。上百名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团组织号召,就近向社区团组织报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依据自身专业特色参加专业实践,在不同岗位检验所学,不仅拓宽了视野,而且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更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同学们参加社区实践活动,上门解决老人生活中的问题;协助老师进行趣味早教;以崇高的敬意接待十几名高龄退伍军人。同学们在服务社会中,奉献爱心,传递温暖,既弘扬了志愿者精神,又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为群众服务、在政府宣传岗参与宣传工作、在传媒广播电视中心协助开展少儿春晚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同学们的假期生活五彩缤纷,而且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为同学们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本学前教育2班的肖青月同学,参加社区安全大排查志愿服务活动。其主要工作内容是排查社区内所有家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和社区周边所有店铺是否配备合格有效的消防器材。通过此次活动,她不仅增强了自身的安全意识,也为保障公众的消防安全贡献了一份力量。
21本小学教育1班的徐康佳,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芦林街道三官殿村委会参加了消防安全风险隐患治理行动、捡拾垃圾和网格巡查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让他走出校园生活,走出书本知识,接触社会,增长见识,提升能力。这次实践经历给予了他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坚定了他为家乡做贡献的决心。在将来他会努力提升自己,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22本小学教育3班的张婉婷在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新市村鲁冰花驿站进行“返家乡”社会实践。作为教院学子,她学以致用,用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授课,并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清扫街道。她用心陪伴这些留守儿童,为他们带去快乐,温柔地打开他们的内心,引导他们尽情地去做最好的自己,并且成为他们的“老师”和知心朋友。未来她将保持初心担起责任,做新时代好青年,不断奉献自我力量!
本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各个年级学生都有参与,到基层报到176人,参加线上“云支教”志愿服务活动 95人,服务覆盖人数达5000余人次,收集志愿者心得体会60余篇,制作系列专题推送宣传二十余篇,浏览量5000余次,实现了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的正能量效应,充分发挥了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才干、展示了青春风采,为家乡振兴和城市提升注入青年动能、贡献青年方案,展现了教育学院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并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学生相关事迹先后受到江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江西文明网、江西思政等各级媒体平台报道40余次,学生获评市级各类优秀个人及感谢信60余人次。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教育学院将持续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搭建好青年学子与家乡联动的实践平台,引导返乡大学生主动投身家乡建设,在实践中了解家乡,将小我与大我相结合,以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注入青春动能。